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

開發金投資雜記(已獲利了結)

2018/1/6 update

這波外資自2017/12/13-2018/1/5,總共已經買超了17天了,累積了7.4W張,前四大外資均價約10塊,周線10.1,月線10,季線9.5,外資持股佔24.3%,散戶佔43.86%外資持續在月線的地方吃籌碼...


==============
2018/2/25 update
==============
開發金控(2883)1月自結稅後獲利17.66億元,每股盈餘0.12元。這已經是舊聞了,在主管Workshop最後一天(2/10)就已經看到了,果然2/12開盤直接10->10.25,因為之後就要封關了,暫時就沒買,2/22小加碼2P(10.35),2/23已經收在10.65了,因為顧慮到2月匯率的狀況,加上近期外資持續在撤退,雖然一月的業績異常的好,覆巢之下無完卵,現在也只能暫時先觀望了!

=============
2018/4/8 update
=============
今年以來,到2018/1/19,外資買超11.7萬張,均價10.54NTD

再經過了兩個月,在2月到3月初外資是賣超的,三月初發佈了二月營收的利空後,外資又歸隊了。2018/4/3外資已經累積買超23.2萬張了,均價落在10.53NTD,持股多了一倍,成本價格不變,厲害了!有外資23萬張在這邊幫我們守住,是要跌到哪裡去?目前外資持股比:26.69% (399.7萬張)。


==============
2018/4/17 update
==============
        4/18是新任總經理王銘陽,第一次主持法說會,開發金面對今年資本市場變化,在今年是納中壽為子公司的完整年度,加上開發資本既有部位加速處分,投資操作績效與獲利展望成焦點。這是PR的說法,應該也是公司給的標準稿,我想股東們比較在意的應該是今年要配多少股利?趁著今天大盤跌掉144點(-1.32%),再逆勢加碼2P*10.4,以我今年存股的標準,股利能給0.55就算合格了。外資從4/9以來連六買,有又買超了2.2萬多張,均價約10.51,(今年以來增加25.3萬張,均價約10.5,均價10.41,總持股量來到402萬張大軍了,約增加6.2%的量,我今年以來增加54P,約增39.4%),莫非明天是要公布什麼好消息?


聚焦6大策略 目標2020年100%合併中壽

6 大策略方向:
(𝟏)資本重分配,擴大槓桿倍數,提升資本運用效益。目標 2020 年把 470 億元投資餘額降低至 300 億元。開發金從原先低槓桿資金投資業務,轉移至凱基銀行和中壽,加速資產成長並提高槓桿倍數,使資產產生更高報酬,提升股東報酬率。
(𝟐)改變企業文化,以獲取穩定收益的營運模式為主;
(𝟑)整合集團資源、強化客群經營及產品跨售綜效,會逐漸檢視相關績效,並要求子公司總經理和負責的業務單位主管,年度 KPI 中跨售要占到一定的比率。
(𝟒)強化資產管理品牌,提升基金管理規模,其中目標 2020 年凱基投信資產管理規模 (AUM) 成長十倍;
(𝟓)風險控管及資產活化;
(𝟔)積極推動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。
王銘陽表示,上述為未來三年開發金營運目標,希望營運成果能反映在開發金的股價上


法人們對開發金2018年的展望:EPS 0.84,ROE 6.78%我想達標的機率應該很高!我個人的期望是EPS可以上0.9。(2018YM6 EPS=0.42)。以2017Q4全年EPS:0.8股價10.15為base,推估當EPS:0.84股價位階應落在10.65,若是可以到0.9,股價位階應落在11.4,這也可以說明今年以來外資在10.5佈局了23萬張的合理性!

        從2018Q2的淨值11.7來看,對一家穩定賺錢的公司,要站上淨值應該也不會太困難,我心中的高點價目前是11.6(未來也許會再修正),等除權息後若有10.5以下會再加碼(EPS:0.84位階約10.65)。

==============
2018/7/14 update
============== 
  7/12除權息日,這是我持有開發金的第一次參與除權息,在不公平的稅制下,幾番考量僅在除權息前小賣了9張(11.45),保留了140張參與除權息,今年度的除權息價是10.85(11.45-0.6),除權後再賣27張(11.00)。
        會賣開發金的原因不外乎受FED升息的影響,雖然目前外資持續在退出台股,但對於個股開發金外資還在持續的買超,因此股價表現算強勢,甚至超越了大盤的表現。再者台美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期強彈,債券價格直直落,由於國內壽險業債券部位龐大,第2季淨值恐受衝擊,中壽在受害者列中,間接的開發金也會蒙受其害!雖然不是立即發生,但升息的趨勢近期不會改變,債券價格一直跌,屆時認列一旦發生就是虧損了。扣掉除息後的成本大約就落在98W左右,剩113張,算是一種調節降低持股分散風險的概念,待日後若有回檔修正再加碼了。

==============
2018/7/21 update
============== 
  有時候太多的資訊反而成了投資的雜訊,近期就是除權息旺季,因為適逢美元強勢(到2018年底趨勢都是如此),外資紛紛從台股撤退,站在外資的角度,美元一直升息,持有台股或台幣的未來就是虧損。比較理想的操作方式,就是賣出後匯出,待美元對台幣匯率持穩再回頭匯入投資台股了,或等領到股息後因外資的賣壓讓台股壓低後,再以更低的價位買回持股,這樣算是比較理想的操作方式,如果美元一直不停的強勢,就是一路匯出到底了(也許到2019年都還不會反轉)。以邏輯來看,外資一直賣出的股票,因供需問題賣多於買就是會跌,所以要把資金轉放在比較抗跌的股票,當成資金的避風港,某個比例不匯出的資金會轉到預期較抗跌的低基期金融股parking,開發金有點像是這樣的腳色。2018/7/22外資持股比:28.81% (430.9萬張)2018/8/8外資持股比:29.2% (436.5萬張)

        目前我的持股已調整剩115張(扣除領息後,成本約100萬,平均每張成本8.72,算是完成我的退休第一桶金了)。開發金收購中壽的進度也是一步一步的在實現,今年應該還會再進行一次,目標在2020年完成合併中壽,在過程中如果有因為大盤因素跌下來,也會再分批接手創造第二桶金(10.5以下,殖利率約5.7%),屆時若有出現乖離過大的慶祝行情(超漲眼光費達到5-8年,14.7-16.5),那時大概也會是我這筆投資的結算日(價格大於價值)。從今年的獲利狀況來看,明年派息應該也是0.6起跳,獲利似乎已趨於穩定,股價也似乎趨於穩定,因此A1帳戶應該有很高的機率會長期放著領息了。

        所以我大概試算了一下,假設往後每年配息維持在0.6,配息後再投入(假設每張股票以倒楣價12塊買入),讓這桶金的總成本維持在100萬左右,這100萬創造出來的股票張數會每年遞增,到60歲時可以累積出197張,60歲之後的配息不再投入,到69歲時會降到0成本。如果一直沒賣股票,每年可以領到約11.8萬的股息,一直領到掛掉(我是指公司掛掉)

==============
2018/11/10 update
============== 


開發金 4 子公司僅中壽獨賺錢

        開發金 10 月自結稅後損失 13.97 億元,累計 10 月稅後純益 71.31 億元,每股盈餘 0.49 元,獲利排名掉到最後一名。開發金控發言人張立人指出,10 月份因中美貿易戰升溫、美國公債殖利率攀升、區域政治衝突等不利因素干擾全球資本市場走勢,特別是台灣集中市場加權指數下跌近 11%,造成開發金控子公司持有投資部位評價損失影響損益,四家子公司只有中國人壽獨家還有賺錢,其餘凱基銀行、凱基證券、中華開發資本都出現虧損。


        自八月以來已經連續三個月吃土了,EPS也已經掉到金融股中的最後一名了,應該要在這邊執行停損了,雖然外資這三天仍持續作多,11/7~11/9三天買超約16500張(均10.1),若我下周一出清117張的開發金,持股的資金水位比例就會由現在的30.2%降至21%左右了。既然獲利衰退已成事實,想要力挽狂瀾於惡劣之中,更要花雙倍的氣力,EPS衰退已成定局,接下來股價也會被大力的修理,現在尚且可以保住現金安全退場,就別再戀棧了!Final: 2019/11/12,9.99全數出脫,共獲利15.4萬。

        開發金今(2020/02/04)日公告,開發金總經理、中壽董事長董事長王銘陽退休,其法人董事職缺待基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另行指派,並經由董事會選出新任總經理接替。根據了解,王銘陽雖然外表十分年輕,今年仍未滿64歲,而且目前開發金日前才向金管會申請延長併中壽的時程、以及及中壽、開發金的新總部大樓即將落成,選擇此時退休引發外界好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