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則一方面因為當時弟弟還在國外念書需要金援支助,二方面是爸爸對自己的生活規劃能力是零分,平常除了工作以外的社交、學習、興趣等各方面的活動是完全漠不關心,可預知的是一旦失去工作後一定是變成家裡的大型傢俱之一。因此媽媽不准爸爸太早退休,一直做到法定退休年紀65歲,才領了40幾個基數的退休金退休。
要能快樂退休的要素一是要能財富自由,二是要能身體健康且過得多采多姿,起碼要能比在職的時候日子過得豐富有義意。大部份的人都是因為工作太過壓抑,每天都在老鼠圈的輪迴裡打轉,也因為離財富自由還遙遠,就不會想退休的事,他們想的是換工作能否逃離現在的窘境,甚至希望能增加收入,加速逃離老鼠圈的機會,現今的台灣社會大概多數都是這類人。
模擬一個正常上班族一生可能的財務狀況
以中高收入者為例,假設一年扣除開銷後的存款可以有30萬,一生的工作年限大約40年,正常是從25歲到65歲,到他退休的那天大概存上1200萬,可能再加上400萬的退休金(或許也不一定有),我也相信這個數字多數人可能是無法達成的。即便無法達成,他的工作時間也到了,必須退休了。
這時我們樂觀的假設夫妻兩人已經共同存1600萬,若每年兩人花費需80萬,不靠子女也不再供應子女的花費,大約20年後在85歲可以花光。在75歲以前,算是活動力比較正常的年紀,通常75歲後偶會有些苦疾病痛找上門,又必須分心勞力去處理自己或他人的雜事。也就是說退休後的黃金時期大概只有短短10年而已,可以完全的拋開工作壓力,到處隨心所欲吃喝玩樂。但這樣的日子也是轉眼即過的,在還來不及的時候,就發現自己已經老了,這大概是多數凡夫俗子的生活寫照。
另外能樂在工作的人,是不大會想退休的事,這大概是少數,至少我身邊看到的沒這類型的人。可能的工作型態比較像是自由業或是創業者,完美的將工作與興趣結合,一方面有收入,一方面又能過著愉快的生活,算是成功的社會贏家,這類人就是活到老工作到老,通常他們的物質慾望都不高,比較沒有財務困擾,因此也可以很隨性,其實這類人是我最羨慕的。
另外能樂在工作的人,是不大會想退休的事,這大概是少數,至少我身邊看到的沒這類型的人。可能的工作型態比較像是自由業或是創業者,完美的將工作與興趣結合,一方面有收入,一方面又能過著愉快的生活,算是成功的社會贏家,這類人就是活到老工作到老,通常他們的物質慾望都不高,比較沒有財務困擾,因此也可以很隨性,其實這類人是我最羨慕的。
還有一種人是企業老闆,他們也許並不是真的愛工作,時間到了還不想退休的他們多是為了享受權力,到公司上班罵人總比待在家被老婆(老公)罵要開心許多。
如何跳脫老鼠圈?一般人有機會提前跳脫嗎?
被綁在老鼠圈過活的人,要如何跳脫出來?我今年已經邁向第51歲了,猶記得自己剛出社會時定的退休目標是在50-55歲,能存上兩千萬現金(每年花60萬,可以過上30年,不需再靠工作收入過活),但是現在看起來當時的想法太過天真了,沒有房子,沒有被動收入,沒有完善的保險規劃,這兩千萬大概很快就讓日常生活中許多不經意的意外給淹沒了。
以自己對財務的試算,我的觀念是在退休後能有穩定的現金流可以應付日常生活即可,不用太拘泥於有多少現金資產(當然還是得要抓一點buffer)。以目前的退休目標訂在2023年8月底(最慢再加上半年的buffer 2024/3月),應該是可行的,預估屆時的年被動收入約91萬(現在約是66萬)。而我現在的支出大約是落在85萬左右,但如果要再縮減10~20萬左右的開銷,應該也是有機會可達成的,因此在年被動收入85萬的時間點退休,財務上就不大會有問題了。若如預期的時間達標,這也能提前11年了。若在此之前被資遣,那也更是感恩,財務上可立即增加約5萬的年被動收入(71萬),時間上又多了精華的2年可用,只是這14萬的gap需再以其它的方式來達成(開源或節流的方式)。
我目前心態上算是準退休階段,雖然我身邊大概沒有人能看得出來,因此我必須要更加深思考及規劃退休後的生活了,否則變成類似爸爸大型家具的生活型態,退休反而是個災難&悲劇了。在財務上我應該是不太擔心,約略在那個時間上是可以達成的,更何況還有兩間不動產的Buffer可以支撐著,反倒是沒有工作的日子規劃才是最困難的。
我目前心態上算是準退休階段,雖然我身邊大概沒有人能看得出來,因此我必須要更加深思考及規劃退休後的生活了,否則變成類似爸爸大型家具的生活型態,退休反而是個災難&悲劇了。在財務上我應該是不太擔心,約略在那個時間上是可以達成的,更何況還有兩間不動產的Buffer可以支撐著,反倒是沒有工作的日子規劃才是最困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