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帳的目的,是讓你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,如果你的財務狀況很單純,並不需要有記帳的必要。我從念大學的時候就有記帳的習慣,當時我有一台386 PC,用彗星一號設計出月收支表格,列印出來用手寫記帳,到月底的時候,可以統計出一整個月的花用,進而一整年的花用都很清楚。
當時這樣的記帳模式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必要,單純就是流水帳而已。不過透過記帳卻可以達到激勵自己的目的,因為在每天記帳的過程及月底結算時,可以透過控制讓自己了解自己的"淨值",當每個月的淨值增加時,就像是在玩電動讓自己的積分不斷的升級的成就感,此時的記帳樂趣大於功能。
之前有看過一本書,上面寫著有錢人擅長管理自己的金錢,而且他們都有記帳的習慣。在我出社會之後,我收入、開銷的結構變得比較複雜了,像是有很多的固定開銷、信用卡、房貸、水電代扣、電話費代扣、理財投資、轉帳到投資帳戶、轉帳家用開銷,變得比較複雜了,在初期因為錢都放在活儲中,要扣就讓他扣,也沒太需要做太複雜的規劃。但為了要讓金錢的效用極大化,所以許多的收入支出需要清楚的計算,因此就引入了記帳2.0的方法。
我自己發展出來的記帳方法
這個記帳的方法有點像是預算規劃,我的記賬通常是以月為單位,簡單的分成三大帳戶,每個帳戶又有各自的子帳戶:
1. 銀行帳戶(中信台幣、中信外幣、富邦台幣、玉山台幣、第一台幣...),你有幾個帳戶就可以開幾個帳戶紀錄
2. 投資帳戶(A1-STK、A2-STK、黃金存摺),股票的部分我自己又拆分成兩個,其中A2是以退休存股為目的,只進不出的股票投資帳戶。
3.類定存帳戶(儲蓄險、台幣定存、外幣定存)
因此在月初時,把當月的收入及支出先記帳起來,比如以中信台幣帳戶為例,綠色表示已核實,橘色是時間還沒到,因此列為需要追蹤,APP就可以幫你計算出你現在這個帳戶還有餘額多少錢(已核實 90,199),到月底時還有多少錢(結餘 52,293)。
然後這52,293就是該帳戶這個月還可以動用的錢,也就是通過規劃之後,還可以再運用的錢。而當我把自己的現金流逼得很緊的時候,通常這個結餘有時還會出現負的,因此記帳的金額跟時間就變得很重要,一不小心還可能有違約交割的風險,所以盡可能的讓結餘可以有3~10萬會比較安全。而且當帳戶很多的時候,每個帳戶都要小心管理,所以記帳就變得很重要,以下這個圖就是以中信台幣帳戶為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