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

股價淨值比、本益比、本益成長比

 


⓵ PBR股價淨值比(Price-Book Ratio, PBR)

        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,股票淨值為公司的帳面價值(Book Value),實際上就是公司的總資產扣除一切債務後的實際資產(包含扣除沒有用的無形資產),剩下的就是公司的淨資產,包含註冊資本、保留盈餘等科目的總和。股票淨值也就是股東權益,因為絕大多數是股本,也就是股東所出的錢。

        但股票淨值是否代表公司的實際價值?不一定!為什麼?因為公司這些剩餘的資產在計算凈值時是利用所謂的『帳面價值』去計算,當這些資產最後要清算時,則是要按照市場價值可以賣多少錢(譬如說存貨、設備、機房、土地廠房等,最後實際賣出價格可能被打折扣)去做計算,因此淨值不一定等於實際公司的清算價值。因為也有可能存貨、設備、機房等等已經過於老舊,已非帳面上的價格,可能都已經不值錢了。

        利用股價淨值比河流圖,投資人可以看出每股淨值的成長趨勢,同時透過歷史PB倍數區間,判斷股價是否過高過低。 如果股價來到股價淨值比河流圖越下方,代表股價來到一段時間內的本益比低點,潛在報酬率較高; 如果股價來到股價淨值比河流圖越上方,代表股價來到一段時間內的本益比高點,潛在報酬率較低。以鴻海為例,1.91PB差不多是高點(屆時股價約175,假設淨值沒再增加)


PER(Price-to-Earning Ratio),簡稱P/E 、PER,也被稱為市盈率

        本益比代表的是股票要花多少年才能回本,因此,本益比數字越低表示越值得投資,也代表越快可以回本。公式:本益比 = 股價 / EPS每股盈餘。以鴻海P/E大約都落在10~15左右,未來EPS變高時,市場是會給比較高的P/E,如未來預估EPS=13左右,樂觀股價可能落在=13x15=195


PEG(本益成長比):估算成長股是否昂貴或便宜的指標

        本益成長比(Price-to-Earning Growth Ratio簡稱PEG),創始人是英國投資大師吉姆·史萊特(Jim Slater),後來被美國證券投資家彼得·林區(Peter Lynch)使用與推廣,這個選股法才獲得世人看重。本益比(PE)是評估公司未來獲利能力的指標,但本益比沒有考慮到公司未來獲利的成長性,畢竟在當下獲利一樣的情況下,預期未來有更強勁成長的公司,本益比就會越高,但這會導致你很難去分辨本益比高,到底是股價昂貴,還是因為它的潛在成長。所以投資成長股的時候,可以用本益成長比(PEG)來估算該成長股是否昂貴或便宜。

        其本益成長比(PEG)的計算公式為:本益比除以過去一年或預期未來一年的盈餘成長率,它考量了當前本益比及未來獲利的成長性。但在計算盈餘成長率的時候,建議以長期數據作依據,例如預估未來5年、或過去5年當作依據。

計算方法:
HH目前股價=109.5元,預估今年EPS=10,
預估未來稅後淨利成長率=25%(EPS: 8→10),
本益成長比(PEG)=(109.5÷10)÷((10-8)/8) = 0.438
(百分比%的部份是直接除)
吉姆·史萊特(Jim Slater)認為本益成長比(PEG)<1,代表股價越被低估,若低於0.75甚至低於0.66,則更具備投資價值